新闻中心 NEWS CENTER
2023-05-13
春季养生

春三月,起于立春,至于立夏前,经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六个节气。春季为四季之首,万象之始;阳气生发,天地交感,万物复苏,天气转暖,和风徐徐,鸟兽繁衍,植物萌发,欣欣以向荣。因而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有云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”

 

春季属木,为少阳,主生发、萌发;五藏应于肝,肝喜条达恶抑郁,故二者相呼相应。即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中所云:“肝主春,足厥阴、少阳主治,其日甲乙”。若调养不当,一则伤肝与胆,二则阳气生发不利。若春阳生发不利,则夏季阳气不足,易生虚寒病证,即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云:“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”因此春季养生应当遵循、顺应自然界阳气萌发的趋势,生发自身阳气,条畅肝胆气机。同时也为夏季养生打下基础。

 

起居调养

 

春季属少阳生发之气,日常起居也应当注重舒展、宣发、条达人体气机,与春季阳气生发相应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春三月……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披发缓形,以使志生……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即言,春季入寝无须过晚,入夜即眠,保护阳气以备于生发;天明即起,着衣宽松,出户活动,生发阳气以助其条达。不可熬夜通宵,否则易折损、耗伤阳气;亦不可恋床贪睡,否则气机宣发不畅,久之生头晕、困顿、乏力之感,即与阳气受损或生发不利有关。

 

春季阳气始生,气候变化较大,极易出现乍寒乍暖的情况,加之人体肌表腠理开始变得疏松,对于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。所以,此时不宜过早脱去棉衣,特别是年老体弱者,减脱冬装尤应审慎。对此,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早有告诫,主张春天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,既养阳又收阴。我国民间历来有“春捂秋冻”之说,如果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,易患流感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气管炎、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。因此,春季必须注意保暖御寒,冬装不可骤然全减,要做到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使身体适应春天气候变化的规律。被褥也不要立刻换薄,以适应春季的气候特点。外出活动时,即使天气较热,也需预备一件略厚些的外套,以防气候反复。

 

春天中后期,即仲春、季春时,阳光普照,和风宜人,尤其惊蛰之后,蛰伏一冬的生物开始应春而动,此时也是春季流行病、季节病高发之时,流行性感冒、腮腺炎、流脑等流行病及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。而当春芽吐绿、春花盛开之时,花粉飘飞、杨柳絮满天,会诱发疾病。这些疾病中医辨证多属“风邪”为患,因此,开春之后,惬意之时,需注意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。尤其是素体虚弱或敏感体质之人,抑或罹患慢性肺部疾患的人,均需格外警惕。除注意“春捂”外,出行时佩戴口罩,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。

 

饮食调养

 

春之气为少阳之气,人体阳气亦然,因此,饮食上可适当吃一些性味微辛微温的食物,以助发阳气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认为,可以用葱、蒜、韭菜、青蒿、芥菜这五种菜,作为食物或配料加以食用,称为“五辛菜”;北方有吃“香椿炒鸡蛋”、“春饼”等食物,其中有葱、香椿等菜,能助发阳气。但是不宜常吃,更不宜食用牛、羊、鸽子、白酒、人参等大温大热的食物,因辛温食物有发散的作用,久服反而耗散阳气。此外,也是为了防止发散不当或是温补太过,反助长邪气,引动宿疾,春季哮喘、麻疹、高血压等疾患多与此有关。

 

春季肝气生发,但木旺则易克伐鹏土,故《金匮要略》有“春不食肝”之说,即是防肝木太过而克伐脾土。因此,春季饮食调养中,宜减酸味、益甘味,以养脾气,使土木制化相宜。诸如米、面、枣等皆能人脾健脾。另外,春归大地,天气渐暖,人体代谢也加强,各器官负荷增加,而中医认为“春以胃气为本”,因此春季饮食应注意改善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,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,应有利于健脾和胃,保证营养品能被顺利充分地吸收,以满足春季人体代谢增加的需求。

 

运动调养

 

寒冬之后,春季之时,万物生机盎然,人体阳气也随之相应而生发。因此,勿贪床守舍,宜强筋健体,动气以助发阳气。即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“春夏养阳”之理。

 

春季,晨起运动幅度应以缓和为主,动作宜轻动灵巧、舒展柔和,以达到能舒缓筋骨、生发阳气的目的。而运动方式众多,不必拘泥,如散步、慢跑、练八段锦、打太极拳等皆可。方法上以轻灵为要领,吸气以鼻、呼气以口,使气息调和、吐纳均匀;心中宜静、不宜躁;以微似汗出为宜、汗流淋漓为戒,运动适宜而微汗出,可畅通气血、吐故纳新,活动失度而大汗出,则耗气动血、夺汗伤津,等等。锻炼之后应有精神爽慧、心情愉悦,推陈致新之感,即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所云:“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”;若锻炼之后有神疲乏力,头晕心慌、多梦、记忆不佳等不适,则是锻炼失度,适得其反,切记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云“逆之则伤肝”。活动场所可选公园、草地、湖边等清净之地,远离繁杂、污染之处。

 

春日阳光明媚,和风惠畅,外出踏青不但能舒展筋骨、生发阳气,还能开阔胸襟,陶冶情操,使身心得到舒缓。春初,寒温容易变化,因此出游时需备防寒衣物。惊蛰、谷雨之后,气候逐渐温和、稳定,阳光明媚,正是出游好时节。游玩地点可选乡间田野、园林亭阁、花间树下、溪旁河边等草木葱郁、细水清流之处。而游玩方式不必刻意远行或是跋山涉水,品茶对弈、闲庭信步、赏花品香等,亦不失情趣。

 

情志调养

 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云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……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明确告诉人们:春季养神的关键是“使志生”。春天的3个月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,天地俱生,万物开始生长发育,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之势。人在精神上也要使自己的情志舒展调达,乐观恬愉,以顺春季升生之性。“以使志生”的核心是要精神愉快,以满足“肝主疏泄”的功能特点。因肝属木,与春相应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调达,故而在春天应让情志生发,切不可扼杀;应助其畅达,而不能剥夺;应赏心怡情,不可抑制摧残,由此才能使情志与“春生”之气相适应。

 

春季,人的情志与肝的生理及人体气机相一致,也处于生发、宣畅、疏泄之状,因此,春季的情志以易变、易郁、易怒为特点,即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肝……在志为怒。”正因为如此,春季也是情志病的高发季节。轻则胸闷、烦躁、易怒等,重则神情淡漠、狂躁不安、打人毁物、声嘶力竭等,都是情志不畅所致。民俗言“菜花黄,痴子忙”、即是形象地描述。因此,春季的情志调养,当以豁达、舒畅、恬静、和缓为度;不可大喜大怒,喜怒无常则生变,不可固执拘泥,执着不变而生郁。

出户踏青是舒畅胸怀、宣发抑郁的良方。游玩之时,寄情于山水之间,忘怀于芬芳之中,锻炼之余,又能抒发情怀,对情志的调节与宜发大有益处。此外,盛怒之后,号啕大哭亦是平肝息怒、宜发抑郁的方法。悲为金之属,怒为木之性,悲则金能胜木,平其亢厉;而号啕之中,气机宜发,抑郁随哭而解,大怒随泪而消。

 

春季养生,并非一朝一夕,唯有长期坚持,才能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健康状态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销售公司  胡健)

网站地图  所有标签  常州网络公司中环互联网设计制作  免责声明  CopyRight © 2019-2025 盘固集团 版权所有 苏ICP备18040059号-3